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伤科骨盆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骨盆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盆骨折

骨盆由舐椎及两侧的骼骨、坐骨、耻骨构成。结构坚实,有保护盆腔脏器、承载体重等功用。于受猛烈外力尤其是挤压伤时,可引起骨折。临床上以耻骨骨折为多见。

【诊断】

1车辆挤压、重物压伤或猛烈倾跌,使骨盆部受暴力冲击,引起会阴部或臀下部剧烈疼痛,不能行走,在耻骨上支、耻骨下支或坐骨结节部有显著压痛者,可能有耻骨或坐骨的骨折。伤处可见瘀肿,同侧靛关节活动时有牵掣痛,但慨关节部位无压痛。

2.如疼痛在箭椎部,舐部有轻度肿胀或瘀斑,局部触痛明显,应考虑有舐椎骨折。

3.对耻骨、坐骨或舐椎可能有骨折的病员,可作骨盆挤压试验。病员仰卧,医生用两手分别置于病员两侧骼骨翼上,由两侧向中线挤压,引起伤处剧痛者,说明骨折可能性很大。

4.由于耻骨、坐骨或舐椎骨折,除局部肿痛外,无论有无移位,很少查到有骨擦音。因此,应尽量摄X片确诊。

5.严重的骨盆骨折,可合并有IK骼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等。此类病员可并发大量内出血和休克。

6.部分耻骨骨折患者,可并发尿道损伤,有尿血、尿痛、尿渗漏等症状。

(1)耻骨坐骨支骨折

(2)耻骨坐骨支骨折

(3)耻骨坐骨支骨折合并舐骼关节错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

【治疗】

1对于单纯的耻骨或坐骨或舐椎骨折,可以平卧木板床,用多头布带包扎固定骨盆部,以减轻疼痛。耻骨、坐骨有轻度移位的,亦可用上述方法,一般不需复位。

2.对并发舐骸关节脱位的严重伤员,首先应防治休克。全身情况较稳定时,可在全身麻醉下整复。然后以附着于床顶的帆布兜带悬吊骨盆,使病员仰卧木板床上,骨盆稍离床面。

3.合并尿道损伤而出现尿血、尿渗漏的病员,应手术修补破裂的尿道或膀胱。

4.症状好转时,要注意锻炼两侧胸关节的伸屈活动,4〜6周后可练习下床扶拐行走。

骨伤科骨盆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盆骨折 骨盆由舐椎及两侧的骼骨、坐骨、耻骨构成。结构坚实,有保护盆腔脏器、承载体重等功用。于受猛烈外力尤其是挤压伤时,可引起骨折。临床上以耻骨骨折为多见。 【诊断】 1车辆挤压、重物压伤或猛烈倾跌,使骨盆部受暴力冲击,引起会阴部或臀下部剧烈疼痛,不能行走,在耻骨上支、耻骨下支或坐骨结节部有显著压痛者,可能有耻骨或坐骨的骨折。伤处可见瘀肿,同侧靛关节活动时有牵掣痛,但慨关节部位无压痛。 2.如疼痛在箭椎部,舐部有轻度肿胀或瘀斑,局部触痛明显,应考虑有舐椎骨折。 3.对耻骨、坐骨或舐椎可能有骨折的病员,可作骨盆挤压试验。病员仰卧,医生用两手分别置于病员两侧骼骨翼上,由两侧向中线挤压,引起伤处剧痛者,说明骨折可能性很大。 4.由于耻骨、坐骨或舐椎骨折,除局部肿痛外,无论有无移位,很少查到有骨擦音。因此,应尽量摄X片确诊。 5.严重的骨盆骨折,可合并有IK骼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等。此类病员可并发大量内出血和休克。 6.部分耻骨骨折患者,可并发尿道损伤,有尿血、尿痛、尿渗漏等症状。 (1)耻骨坐骨支骨折 (2)耻骨坐骨支骨折 (3)耻骨坐骨支骨折合并舐骼关节错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 【治疗】 1对于单纯的耻骨或坐骨或舐椎骨折,可以平卧木板床,用多头布带包扎固定骨盆部,以减轻疼痛。耻骨、坐骨有轻度移位的,亦可用上述方法,一般不需复位。 2.对并发舐骸关节脱位的严重伤员,首先应防治休克。全身情况较稳定时,可在全身麻醉下整复。然后以附着于床顶的帆布兜带悬吊骨盆,使病员仰卧木板床上,骨盆稍离床面。 3.合并尿道损伤而出现尿血、尿渗漏的病员,应手术修补破裂的尿道或膀胱。

4.症状好转时,要注意锻炼两侧胸关节的伸屈活动,4〜6周后可练习下床扶拐行走。

骨伤科脊柱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脊柱骨折 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舐椎、尾椎5个部分。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有5个生理弧度,颈椎、腰椎、尾椎各有向前的弧度,胸椎和舐椎则有向后的弧度。颈椎、胸椎、腰椎骨折严重时,可损伤椎管内的脊髓及脊神经,可并发肢体的瘫痪,预后严重,但比较少见。这里仅介绍比较常见的未并发瘫痪的下段胸椎及腰椎的压缩性骨折。 【诊断】 1.病员从高处跌下,臀部或足跟着地,上下冲力集中于胸腰椎部,引起腰背部剧烈疼痛;或重物由高处落下压于病员肩背部,引起剧烈腰痛;或举重时用力过大,突然引起腰部剧痛者,均应考虑有脊柱骨折的可能性。 2.骨折易发生于第11~12胸椎或第1~2腰椎,尤以第1腰椎为多见。此种压缩性骨折,系发生于椎体,由于受伤时腰部处于弯腰姿势,使椎体前部压缩较重,椎体后部压缩较轻,使椎体呈楔状变形。该脊椎之棘突随之轻度向后隆凸。 3.病员伤后腰痛严重,不能站立及行走。发生骨折的椎骨的棘突有轻度的后凸畸形及明显的压痛。发生在胸椎部的骨折后凸畸形较明显,如发生在第3腰椎,棘突的后凸畸形常因生理的向前弧度而不明显。 4.注意有无瘫痪,双下肢肌力有无减退或消失,双下肢皮肤触觉是否迟钝或消失,有无尿潴留等。 5.骨折后第1周,可有轻度发热、大便秘结、缩性骨折少腹胀痛、脉弦紧、舌苔黄腻等症。 6.诊断时应摄正、侧位X片,明确压缩程度,有无椎板骨折和小关节脱位等情况。 【治疗】 1.有典型外伤史的严重腰痛病员,考虑有胸、腰椎压缩骨折者,应嘱病员平卧,不宜起坐及站立。在搬运伤员时,可用推滚搬运法,使病员仰卧于门板上或俯卧于帆布担架上,避免因脊柱弯曲而加重损伤,甚至并发脊髓或脊神经损伤(见图10-34)o 7.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嘱病员平卧木板床,及早进行腰背肌力的锻炼,先作仰卧位的锻炼,继加作俯卧位的锻炼。凡能积极进行锻炼的,腰背酸痛的后遗症较少,甚至可使压缩的骨折,得到程度不等的整复(见图10-35)。 8.局部外贴伤膏,口服逐瘀止痛通便药,常用药如当归10g,桃仁10g,枳实6g,黄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目的和重要性。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传统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关注诊断和治疗与 骨骼、关节和肌肉有关的疾病和损伤。该领域的疾病种类繁多,包 括但不限于骨折、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针对这些疾病,中医骨 伤科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和 专业的指导,以确保对患者进行精确和有效的诊断以及个性化的治疗。该指南通过整合中医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了针对不同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和方案。 本指南的编制是基于广泛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经 过专家组的多轮讨论和审核,确保了指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中医 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规范中医骨伤科的诊断和 治疗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对于临床医生和从事中医骨伤科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掌握中医 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将极大地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同时,患者也能从中受益,获得更精准、有效和安全的中医骨伤科 治疗。

总之,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是中医骨伤科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提供详细、系统和科学的指导,旨在促进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部分将简要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 本文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在中医骨伤科中,诊疗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辨证施治:中医骨伤科注重全面分析病情,进行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通过辨证施治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理和平衡身体的目的。 重视整体观察:中医骨伤科强调全身的整体观察。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头面色、舌苔、脉象等,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骨伤科股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老人股骨颈部骨质疏松,因此,在较轻 的外力下,如行走时碰撞、跌倒,即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诊断】 1.老人跌跤后,髅部疼痛剧烈,失去站立及行走能力。 2.患肢呈现外旋和短缩畸形。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50。者,属内收型,畸形明显,患肢短缩可达3cm左右,明显外旋。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30。者,属外展型,患肢仅有轻度外旋或短缩。 3.伤处瘀肿多不明显。 压痛以鼠蹊中部为明显。如骨折发生于股骨颈之基底部,则局部瘀肿较重,压痛明显。 4.股骨颈不完全性骨折,患肢稍能伸屈,畸形不明显。可作足跟叩击试验,如引起鼠蹊部明显疼痛,骨外展型内收型折的可能性较大。股骨颈骨折 5.X片可明确骨折的类 型及移位情况。无移位的骨折在X片上仅见微细的骨折线或仅有一侧骨皮质不连续。个别病员X片无明显的骨折征,但老人跌跤后璇部疼痛,功能障碍,足跟叩击痛明显者,宜按不完全骨折处理。 【治疗】 1.无移位的不完全性骨折,可作胶布皮肤牵引患肢,重量2~4kg,置患肢于轻度屈胸、屈膝和轻度外展位。合适的牵引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 6.牵引过程中注意勿使扩展板抵及床栏或滑轮,否则失去牵引作用,甚至使断骨移位。如牵引后疼痛迅速减轻,则6~8周后可摄X片复查,如骨折线消失,可停止牵引,练习扶双拐行走。 7.对有移位的内收型骨折,可作手术治疗。较常用的为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无需牵引,可扶双拐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练习。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因断骨愈合困

难,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髅关节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骨折线位于股骨大粗隆与股骨小粗隆之间的骨折。由于这个部位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所以骨折后比较容易愈合。 【诊断】 1.多见于老年患者,有外伤史,如从高处坠跌或重物撞击等。受伤时患者常自己感觉有骨擦音。 2.患肢大粗隆周围瘀肿明显,触痛较重,患肢可有外旋及短缩畸形,或有轻度内收成角畸形 3.患肢功能障碍,部分病员可触及骨擦音。 4.局部肿胀严重者,说明内出血量较大,病员可有发热、口渴、纳呆、便秘等症,体质较弱者要防止发生休克。 【治疗】 1.对无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作胶布皮股骨粗肤牵引,待患肢肿痛基本消失,6周以后停止牵隆间骨折 引,练习扶双拐行走,患肢不负重。3个月后X片呈骨性愈合,患肢方可逐步负重行走。 5.对有移位者,应在腰麻下整复,使患肢外展15°,并矫正至中立位。在两助手对抗拔伸下,术者用推提捺正手法,使断骨复位。复位后肌力强壮者,用骨牵引,重量4〜5kg。肌力一般者,用胶布牵引,重量3kg。2个月后X片复查,断骨初步愈合,可除去牵引,改用外展夹板固定。 6.外展夹板上起腋下,下至膝关节上,分作两块木板,于中点有活动轴连接。其上段固定于躯干,称躯干段板;其下段固定于大腿外侧,称肢段板。整个外展夹板有向外的弧度20°~30°,可以保持患肢于外展位。为使肢段板稳固,大腿应先用四块木板包扎于股骨四周,然后包外展夹板。 7.作骨牵引时,可同时使用外展夹板。嘱患者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伸屈活动。2〜3周后,疼痛减轻,可在床顶装吊环扶手,练习起坐,抬起臀部及躯干等动作。

骨伤科锁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多数因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肩部外侧着地或手掌着地,暴力传导至锁骨中段而发生骨折。临床上儿童的锁骨骨折较多见,其中部分为青枝骨折。 【诊断】 1伤后锁骨中部有明显的肿胀、疼痛。 2 .有错位的锁骨骨折,由于肩关节失去正常的支持能力,患肩出现下垂,局部能摸到畸形及骨擦音。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内侧断骨多向上后方移位,外侧段向下前方移位。重叠错位严重者,患侧锁骨外观较对侧缩短。 3 .由于疼痛,患侧肩关节不敢活动,使上臂的抬举受到限制。 4 .锁骨骨折多数发生在中1/3,个别锁骨外端骨折需与肩锁关节脱位区别,锁骨内端骨折需与胸锁关节脱位区别。X片结合触诊可明确诊断。 5 .婴幼儿、儿童多数为青枝骨折,呈向图10-4锁骨骨折上成角,疼痛、触痛,家长叉抱患儿腋下时即典型移位引起疼痛啼哭。 【治疗】 复位时患者端坐于凳上,两手叉腰,两肘向后,术者站于患者背后,左脚踏在凳上,用膝顶住患者背部之两胛间,两手扶持患者两肩,用力将患者两肩向后外上方作牵弓I,使患者胸部挺起,当重叠牵开时,另一术者可捺正锁骨之内侧端,使骨折获得复位。由于锁骨骨折难于达到完全复位,如有轻度错位愈后不影响功能,不需强求解剖复位。 复位后局部放棉垫一块,用瓦形硬纸覆盖,用胶布自胸部至背将硬纸贴紧固定,随后再用横形“8”字绷带固定。两腋下各放一块较大棉垫,以免腋部受压过紧。 对婴幼儿青枝骨折,一般不需要复位,局部敷伤科敷药后,用横“8”字绷带固定。患肢屈肘90°,用颈腕带悬挂胸前。虽愈合时局部可能有隆起畸形,但儿童在生长过程中会自行塑形矫正。 固定时间,儿童为2~3周,成人为4~6周,老年患者或骨折对位较差者,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在固定过程中,可嘱患者练习患侧腕关节、肘关节的活动。在断骨愈合后,可练习肩关节的活动。

骨伤科肋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肋骨骨折 胸背部受暴力撞击或挤压伤时,易引起肋骨骨折,以第4~9肋较易发生骨折,第10~12肋则较少见,第1~3肋更少见。肋骨骨折轻者为单根肋骨骨折,严重者可多根肋骨同时骨折,甚至并发气胸、血胸等。 【诊断】 1.胸背受伤部位疼痛、压痛较重,医生用手掌贴于痛处,嘱病人咳嗽时,可感觉到骨擦音。 2 .胸背伤处疼痛剧烈,但未查到骨擦音,医生用两手分别按于胸骨体及胸椎棘突 部,同时对向挤压,如引起伤处疼痛者,应考虑肋骨骨折。 3 .如骨折发生于肋骨与肋软骨交接处者,因软骨在X线下不显影,必须以查得骨 擦音为诊断依据。 4 .多根肋骨骨折患者,由于断骨刺破胸膜,常合并有气胸、血胸或血气胸。血胸 一侧,胸腔下部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气胸者,一侧胸腔上部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个别病人可以咯痰带血。 5 .严重的胸部挫压伤,气胸或血胸发展迅速,可有气急,呼吸困难,唇甲发细, 脉细数,心脏向一侧移位,甚至血压下降、休克,需立即抢救。一侧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可发生胸壁塌陷,出现反常呼吸,以致循环衰竭,亦应予以抢救。 6 .X线检查,对于诊断肋骨骨折、气胸、血胸及其严重程度,实属必需。但对于抢 救病人,应先予抢救,病情稳定后再作X线检查。 【治疗】 1.单根肋骨骨折,外贴跌打损伤膏后,可用多头带自腋下至胸廓下缘作横形包扎, 为防止多头带滑脱,可在多头带上缘加1~2根布带,绕过锁骨上部。于呼气时偏紧包扎, 可减轻疼痛。亦可用贴胶布法固定伤侧的胸廓(见图10-36)。 7 .如血胸在站立位超过第4前肋间者,可于腋中线第7肋上缘或第8肋上缘作胸 腔穿刺抽液(见图10-37),一次抽出200~400ml,然后注入链霉素1g。如抽后血胸仍有 发展,可隔1日再抽1次。 8 .气胸病人如胸腔积气较多,已压缩一侧肺脏1∕3~1∕2者,应于锁骨中线第3肋上 缘,用18号穿刺针作胸腔穿刺,抽除空气。抽后气胸仍有发展者,次日或隔日再抽1 次。多根肋骨骨折并发反常呼吸者,可施行肋骨巾钳牵引疗法。 9 .药物治疗由于断骨刺激胸膜,肋骨骨折后,很易发生频繁咳嗽,咳则胸痛难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临床诊断要点 1. 听诊、问诊、望诊、切诊相结合,全面了解病史、症状、体 征等。 2. 根据患者表现进行病机辨证,确定病因、病位、病机。 3. 通过骨伤科常见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辅助 诊断和鉴别诊断。 4.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确立诊断,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诊疗原则 1. 注重整体观察,病情明确后,从整体上采用一贯的诊疗原则。 2. 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3. 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4. 相互配合,中药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融合优势。

三、临床操作规范 1. 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合理用药,选择适宜的中成药或中药治疗,注意剂量和用法用量,遵循药物治疗原则。 3. 物理治疗,如按摩、拔罐、热敷、针灸等,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 4.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患者条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方案。 四、病情观察与随访 1. 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用药效果等。 2. 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3.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治疗知识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为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中医外科骨与关节结核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与关节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是骨与关节的结核杆菌感染性疾病。中医称“骨痛”或“流痰二好发于儿童及少年。多因先天不足,肝肾精血亏损,骨质疏松,痰毒乘虚流注关节,气血瘀滞而生。本病由于骨关节的破坏,造成功能障碍,最后成为痛损残疾。 【诊断】 1本病好发于胸椎、腰椎、慨、膝、踝等负重的关节,其次为上肢的肘、腕关节。由于病变发生发展缓慢,开始仅有关节酸痛,隐痛不适,易被忽视,尤其是儿童。 2.局部症状和体征有疼痛、肿胀、功能隙碍、关节畸形、进行性肌萎缩、阴性脓肿及窦道等。分述如下: (1)开始病变关节酸痛、隐痛不适。病情发展后,常在夜间或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出现放射性疼痛。如脊柱结核可有上肢或下肢疼痛,傲关节结核常有大腿或膝关节疼痛等。 (2)病变关节肿胀,皮肤颜色正常,称为“白肿”。除脊柱结核外,四肢由于肌肉萎缩,关节肿大更为明显。 (3)关节破坏,功能障碍,造成肢体畸形,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如胸椎结核的“龟背”;腰椎结核的腰部僵硬、强直,不能弯腰拾物;脊柱结核严重时(合并脊髓受压)可出现下肢瘫痪、小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腕关节结核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出现患侧下肢持续性内收、内旋、前屈和缩短;膝关节结核可出现膝部明显肿大,大小腿肌肉萎缩枯细而成鹤膝状,或发生屈曲性挛缩,不能伸直。 (4)脊柱结核的阴性脓肿可出现在椎体的前面和两侧。腰椎结核的脓肿可出现于腰部、腹股沟和大腿内侧。其他关节结核的脓肿常在关节周围。脓肿一旦穿破,则形成窦道,往往经久不愈。 3.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化脓时则出现潮热,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病久身形消瘦,神疲乏力,食少,盗汗,五心烦热,脉象虚数。 4.病灶活动期血沉加快,静止期及愈合期降至正常,X线摄片检查,对诊断及观察病情的变化可起主要作用。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寒痰瘀阻关节酸痛、隐痛、活动不利、色白漫肿,全身症状不明显,多见于初期阶段。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 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 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 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嘱病人 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 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 一、推拿疗法 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 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 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骨伤科髋关节脱位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催关节脱位 酸关节由于臼盂较深,周围肌筋坚实有力,故比较稳定,发生脱位的情况很少见。仅于特定体位下,受猛烈撞击时,偶有发生。例如在屈麟屈膝位,膝部或臀舐部受到猛烈的暴力,可发生髅关节后脱位。至于脆关节前脱位则更少见。 【诊断】 1.股部外伤后,疼痛剧烈,患肢有典型的畸形,不能活动。 2 .髓关节后脱位患肢呈内收、内旋、微屈、短缩的典型畸形。患肢的膝关节位于健侧大腿之上,不能被动分开,即“粘膝征”。患肢的内踝及足的蹬侧几可贴近床面,短缩可达5cm左右。 触诊检查:股骨头位于股臼之后上方,臀上部显著隆凸,可触到移位的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头。 3 .腕关节前脱位,股骨头位于闭孔,腹股沟下丰满,患肢呈外旋及轻度外展畸形,患肢延长约3cmo 4 .根据特殊体位的外伤史及典型畸形,诊断不太困难。应拍X线片,可明确腰臼边缘或股骨头是否合并有骨折。 【治疗】 1.垂直牵引整复法用于髅关节后脱位,在腰麻下进行。病人平卧手术床上,助手固定躯干,术者及另一助手将患肢拉直,并向足跟方向作垂直的、持续的牵引,即可得到复位。在牵引过程中,为使牵引易于用力,术者可坐于手术床之一端,或站于床之足侧,用一足自病员裆内抵住患侧坐骨结节。足蹬加牵引,易于复位。 5 .牵引推压整复法用于髓关节前脱位,在腰麻下进行。病人平卧手术床上,一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一手托住患肢胭窝,另一手握持踝上,顺轻度外展位牵引,术者站于健侧,两手掌相叠,用掌根部压于脱位的股骨头上,向外侧推压,此时作牵引的助手,在牵引下将患肢内旋,即可感知复位声。 6 .复位后检查,患肢畸形消失,可处于中立处。患肢长度与健侧相等,可被动伸屈患肢而无阻力(此时麻醉尚未消失)。 7 .复位后嘱病员卧床休息2周,并可在床上作不负重的患肢关节活动锻炼, 2周后练习扶杖行走。

骨伤科跖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跖骨骨折 【诊断】 1足内翻位扭伤,引起足外侧肿痛严重者,常发生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骨折部位有敏锐压痛,断骨多无严重移位。 2 .重物压轧,打击足背,可引起跖骨骨干骨折。除第1跖骨可发生单一的骨折外,其余跖骨常呈两根以上同时骨折。骨折线呈横断或斜断。无移位者,除局部肿胀、疼痛外,于伸屈、挤压、旋转相应的足趾时,均可引起骨折处疼痛。如暴力过大,可有断骨移位或跖跑关节脱位,或合并跑骨骨折。 【治疗】 1对于无移位的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可用IOCmX1OCm的半月形硬纸,附贴于骨折周围,绷带包扎即可。 3 .跖骨干骨折无移位者,亦可用弧形硬纸,覆盖于足背,以棉花垫于足底弓部,保持足弓,绷带包扎。 4 .多发性骨折,断骨向跖侧成角或重叠移位者,应于腰麻下,助手扶住踝部,屈膝至120。位,术者一手握住足趾,对抗拔伸3~5分钟,使重叠拉开,断骨对顶后,将足趾跖屈,另一手由足底推断骨向背侧,矫正成角。然后用手指作分骨法,矫正侧方移位。整复重点要消除断骨向跖侧成角及重叠移位。对于轻度侧方移位,估计不影响功能者,不须完全整复。如合并跖骨脱位者,应先整复脱位。 5 .固定时,先于足背顺跖骨间隙放置分骨垫,胶布固定后盖以硬纸。并用恰如足底外形之木板鞋,置于足底,在足底及木板之间,须用厚实棉垫垫好足底前部之横弓及内侧之纵弓,防止足弓塌陷,用绷带包扎,勿使移动。 6 .固定后可练习足趾及踝、膝关节的伸屈活动,3~4周后练习行走,逐步负重。 第二节脱位 关节脱位,亦称脱臼或脱酚。为组成关节之骨骼失去其正常位置,引起局部畸形、肿痛和功能障碍等。 关节脱位绝大多数由外伤所致,少数系先天性或病理性脱位。本节重点介绍较常见的外伤性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外伤性关节脱位,合并有软组织的损伤,如果能够及时整复脱位,则软组织损伤也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 第一节创伤与急救 (4)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4) 创伤性休克 (5) 骨筋膜室综合征 (6) 挤压综合征 (7) 脂肪栓塞综合征 (9)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11) 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1) 第二节骨折 (12) 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 (12) 肱骨外科颈骨折 (13) 肱骨干骨折 (14) 肱骨髁上骨折 (15)

肱骨髁间骨折 (16) 肱骨内、外髁骨折 (16) 桡骨小头骨折 (16) 尺骨鹰嘴骨折 (17) 尺桡骨骨干双骨折 (18)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19)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19) 桡骨远端骨折 (20) 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21) 腕部骨折 (22) 下肢骨折 股骨外科颈骨 (23) 股骨粗隆间骨折 (24) 股骨干骨折 (24) 髌骨骨折 (25) 胫骨平台骨折 (27)

胫腓骨双骨折 (28) 踝部骨折 (28) 跟骨骨折 (29) 骨盆及髋臼骨折 骨盆骨折 (30) 髋臼骨折 (31) 第三节关节脱位 (32) 肩锁关节脱位 (32) 肩关节脱位 (32) 肘关节脱位 (33) 腕部关节脱位 (33) 髋关节脱位 (34) 膝关节脱位 (35) 踝、足关节脱位 (35) 第四节手外伤 (36)

开放损伤 (36) 手部骨折 (37) 第五节脊髓损伤 (39) 第二章关节外科 (41) 肩关节周围炎 (41) 肱骨外上髁炎 (42) 腕管综合征 (43) 肘管综合征 (43) 踝管综合征 (44) 跟痛症 (44) 股骨头坏死 (45) Baker囊肿 (47) 第三章脊柱外科 颈椎病 (47) 腰椎间盘突出症 (49) 腰椎管狭窄症 (50)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LT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诊疗指南 骨盆骨折

诊疗指南骨盆骨折 诊疗指南:骨盆骨折 简介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常见于严重创伤或高强度冲击。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诊疗指南,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骨盆骨折患者。 诊断 骨盆骨折的诊断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 临床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骨盆区域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步态异常等症状。 2. 体格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触摸骨盆区域,感知异常的变形或畸形。 3. 影像学检查: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认骨盆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损伤情况。 分类

骨盆骨折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骶骨骨折:骶骨是骨盆的最下方部分,骶骨骨折较为罕见。常见的骶骨骨折类型包括横行骨折和纵行骨折。 2. 髂骨骨折:髂骨是骨盆的主要组成部分,髂骨骨折可分为前柱骨折、后柱骨折和后旋转骨折等不同类型。 3. 骨盆环骨折:骨盆环包括耻骨、坐骨和髂骨,骨盆环骨折通常是由高能力冲击引起的严重骨折类型。 急救处理 骨盆骨折的急救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确保患者安全:对于伴有其他严重创伤的患者,首先要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 2. 高度怀疑骨盆骨折:对于可能存在骨盆骨折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固定,避免进一步移动和损伤骨折部位。 3. 疼痛控制: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技术来控制患者的疼痛。 4. 扩展性损伤评估:对于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应同时进行全身性损伤的评估,以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诊疗原则 针对骨盆骨折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骨折复位:对于滑移或错位的骨折,应进行复位操作,恢复骨盆的正常解剖位置。 2. 骨盆稳定:通过应用外固定器、内固定器或骨盆束带等装置来稳定骨盆骨折,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3. 伴随疗法:在骨盆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配合进行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疼痛管理等伴随疗法。 4. 随访与复查: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恢复效果。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骨盆骨折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合理行驶车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防止跌倒:保持房间的干燥清洁,避免摆放杂物、电线等危险物品,防止跌倒导致骨折。

2022老年脆性骨盆骨折临床诊疗指南(全文)

2022老年脆性骨盆骨折临床诊疗指南(全文) 老年脆性骨盆骨折为60周岁以上,低能量损伤或日常活动应力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和机能不全性骨盆骨折。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规范老年脆性骨盆骨折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工作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牵头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3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23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认知和诊疗的科学性,最终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本指南旨在提高我国老年FFP诊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图1)。 ▲图1 老年脆性骨盆骨折评估与治疗流程图

临床问题 临床问题1 老年FFP的流行病学特点? 推荐1 老年FFP高发年龄段为80~90岁,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的特点(推荐分级:1A)。 临床问题2 老年FFP的损伤机制? 推荐2 老年FFP多由低能量侧方摔倒引起,导致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推荐分级:1A)。 临床问题3 老年FFP是否需要动态评估? 推荐3 需要动态评估骨折的部位和移位程度(推荐分级:1B)。 临床问题4 老年FFP的常见骨折部位? 推荐4 老年FFP多为前环、后环同时骨折(推荐分级:1A)。 临床问题5 老年FFP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推荐5 需要鉴别由腰骶部退变、外伤、炎症或肿瘤等疾病引起的下腰痛(推荐分级:2C)。

骨盆骨折诊疗规范

骨盆骨折诊疗规范(试行) 骨伤科二病区 2012年1月修订 一.诊断及检查要点 1.病史:了解受伤时间、机制、暴力种类、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全身情况等。 2.骨折体征的检查。局部肿胀、皮肤擦伤、皮下淤血、骨盆畸形、下肢是否等长、有无旋转。 潜在骨盆环损伤的病人,触诊首先证实骨盆的不稳定和畸形。双手按住两侧髂嵴给于内旋、外旋、向上、向下的应力,任何超量的活动均视为异常(骨盆分离挤压试验)。 急性严重骨盆骨折病例、疼痛剧烈者不宜行骨盆侧方挤压、分离试验,或作前后挤压试验。 肛门指诊检查应用于骶骨骨折及尾骨骨折、脱位的诊断,可触及异常活动或骨擦音。3.合并伤的检查 腹部体征。特别注意膀胱和尿道损伤、生殖道损伤、腰骶丛神经损伤的检查和记录。 头颅、胸、脊柱和四肢检查亦不能忽视。 4.骨盆影像学检查 骨盆正位、出口位、入口位和CT检查。 根据影像学资料,做出骨盆损伤的分型。 5.实验室检查 病情危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急诊做好输血前各项检查和准备。 病情稳定者,按常规作三大常规、血生化、凝血、免疫等检查。 二.治疗 根据每个病人的特点,包括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骨盆骨折的稳定性进行治疗。(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1补液输血 2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及缩小骨盆容积:骨盆带、骨盆C钳、外固定架和内固定。 3其他的止血方法:剖腹探查,填塞止血,血管造影栓塞止血等。 (二)骨盆手术治疗 前环内固定指征:耻骨联合分离>2.5cm;耻骨联合交锁;耻骨支骨折合并股神经血管损伤,耻骨支旋转移位等。 骨盆后环固定指征:骶髂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超过1cm,骶骨骨松质部位骨折明显移位出现间隙,合并神经损伤,多发创伤(尤其是合并下肢骨折) 骨盆前后环均损伤骨盆不稳定者。 (三)非手术治疗 稳定的和无移位或微小移位的骨盆骨折适宜于非手术治疗。 单纯髂骨翼骨折卧床休息至疼痛消失即可逐步下地活动。 稳定性耻骨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及髂前上、下棘撕脱骨折,卧床期间臀下垫软枕,保持髋关节于屈曲位,至疼痛消失即可逐步下地活动。对坐骨结节撕脱骨折,保持伸髋屈膝位卧床休息。 移位明显但拒绝手术者,行牵引治疗。 (四)药物治疗 根据辨病辨证情况,合理组方用药或选用我院中药制剂或中成药。

骨盆骨折诊疗规范,这份专家共识值得一看指南共识

骨盆骨折诊疗规范,这份专家共识值得一看指南共识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旨在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置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刺激,达到从疾患和手术应激状态中快速恢复的目的。研究表明,实施ERAS临床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减少医疗费用[1]。ERAS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内科医师、康复医师、护士及营养师等多个科室成员共同配合完成。 骨盆骨折作为创伤骨科中病死率较高、手术难度较大的一种较常见骨折,对其诊治目前虽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一定共识,但一些方面仍存在争议。ERAS理念的引入,为骨盆骨折的诊治提供了更全面的平台--以患者为中心,全面优化围手术期的各个环节,并形成完整路径;也为诊疗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导向和标准。因此,经全国创伤骨科专家及相关专业代表讨论,在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以ERAS理念为指导,特制定本共识。在共识讨论会上,对与会专家就推荐意见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推荐率'和'强烈推荐率'。该共识适用于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新鲜(受伤至手术时间≤3周)骨盆骨折患者。 骨盆骨折的急诊处理 (一)血流动力学评估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导致,合并其他损伤发生率高,且存在大出血风险,为病死率最高的创伤骨科疾病。因此,对于任何高能量损伤的骨盆损伤患者,有条件时建议进急诊抢救室,遵循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原则,在监测重要生命体征的同时,联合胸、脑、腹部等外科会诊排除各自合并损伤。 骨盆损伤导致的大出血为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急诊骨盆损伤首先要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尤其对于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建议尽可能进抢救室密切观察,除常规检测血压、脉搏、尿量外,应动态监测血气分析,检测剩余碱及乳酸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