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伤科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又名“漏肩风二患者年龄多数在50岁上下。发病多由睡卧时露出肩部,局部感受风寒所致。或因外伤之后,肩关节周围组织受损,或因肩部活动过少,气血循环障碍,均可发生本病。

【诊断】

1起初只觉得一侧肩部酸痛,于动作时偶有感觉,常不介意。以后酸痛逐渐明显,肩臂活动时酸痛加重,影响肩部正常动作。

2 .症状呈渐进性加重,疼痛逐渐向周围发展,或向上痛及颈项,或向下痛到上臂,或向后痛到脊背。

3 .严重时肩臂活动受限,不能上抬,穿脱衣服、梳头等动作皆难以完成。夜间疼痛更重,可影响唾眠。

4 .局部压痛以肩耦部、喙突部最为明显,腋后亦可有明显压痛。肩部周围肌筋压之有韧厚感。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均受限制。内旋时不能摸到肩胛骨下角,只能摸到第1腰椎棘突或更低。外展常仅有40°或更少,肩肱关节粘连。

5 .病程长则患肢三角肌萎缩。由于肩部丧失正常功能,对生活及工作有很大影响。但局部无红肿情况。

【治疗】

一、推拿疗法

1运肩肘(轻轻摇转,托举患肢肩关节和屈伸肘关节,作被动运动(见图10-80)o

6 .按压痛点。

7 .拿揉肩部肌筋(见图10-81)。点揉肩井、肩胭、肩贞等穴。

8 .从肩循患肢上臂外侧揉捏,直达肘部,力量由轻到重,来回数遍。

9 .颈背痛者,加揉风池、天宗,拿天柱筋、秉风部等。

10 手法宜柔不宜猛烈,不宜引起病人剧痛,轻症隔日1次,重症每日1次。

二、针灸疗法

体针肩耦、肩醪、巨骨、曲池、少海、外关、合谷。耳针肩、肩关节、神门、皮质下。

三、药物疗法

羌活、秦荒、当归、威灵仙、鸡血藤、雷公藤、桑枝各IOg,桂枝6g,生甘草3g,煎服,每日1齐(b连服10天。

四、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周围炎是一个重要环节。每天早晚各作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动作10余次,在可以忍受的疼痛程度内,尽量加大外展等动作的范围。锻炼时和接受推拿治疗时,均应尽量放松肩臂部肌肉,勿使紧张,可获得较好效果O

肩凝症 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血瘀气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亏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临床诊断要点 1. 听诊、问诊、望诊、切诊相结合,全面了解病史、症状、体 征等。 2. 根据患者表现进行病机辨证,确定病因、病位、病机。 3. 通过骨伤科常见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辅助 诊断和鉴别诊断。 4.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确立诊断,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诊疗原则 1. 注重整体观察,病情明确后,从整体上采用一贯的诊疗原则。 2. 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3. 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4. 相互配合,中药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融合优势。

三、临床操作规范 1. 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合理用药,选择适宜的中成药或中药治疗,注意剂量和用法用量,遵循药物治疗原则。 3. 物理治疗,如按摩、拔罐、热敷、针灸等,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 4.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患者条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方案。 四、病情观察与随访 1. 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用药效果等。 2. 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3.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治疗知识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为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门诊综合治疗中心 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症状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与运动功能障碍。 本病属中医“痹症”范围,又称为“冻结肩”,“漏肩风”,常见于五,六十岁的老人,故又称“五十肩”。认为多由风寒湿邪入侵肩部,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经筋作用失常而发生本病。 病因病机: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除急性损伤外,常有积累的慢性损伤因素存在。虽然患者是以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症,但对就诊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发病情况,疼痛时间,部位,性质及生活习惯等。肩周炎的主要病因有两种,一是外伤,二是风寒湿的诱因。引起肩关节剧痛,功能受限,甚至丧失的原因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导致出现周围组织出现异常改变,疼痛的保护性抑制,肩关节不运动,肌肉,韧带,关节囊,肌腱不收缩,舒张,牵拉,加之损伤后淤血水肿的形成,组织的痉挛,组织间隙的缩小,久之,淤血水肿的机化粘连。此时,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之间不是随关节的运动相互支持配合完成某一个动作,而是相互约束和限制肩关节的运动,因此导致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甚至丧失。

诊查要点 肩关节周围炎在临床上一般有粘连性关节囊炎,肩关节嵌压综合症,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撕裂等。 1.粘连性关节囊炎肩部慢性不适,疼痛,开始轻微,逐渐加重,夜间疼痛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痛点不太固定,多在肩外后方,病程长,疼痛在半年以上。在疼痛的基础上出现活动受限,因而晚于疼痛,在发病一年后最重,自动或被动活动皆受限,约持续2年而自行好转。少数可突然发生,肩部疼痛严重。检查:肩部运动受限明显,局部有压痛,但不局限,可有肌肉萎缩。生化检查多为阴性。X线片示,早期阴性,日久可示骨质疏松,偶有肩袖钙化。 2. 肩关节嵌压综合症发生年龄范围较广肩部疼痛开始发生于特殊运动姿势后,进而发展为活动即痛,上举过头时症状加重。肱骨头前上方及二头肌腱近侧有压痛。肩外展90-120度时,冈上肌被嵌压在肩峰和肱骨大结节间而出现疼痛。肩关节稳定实验阴性。X线片一般正常。 3. 肩袖撕裂肩袖长期受嵌压,摩擦而发生慢性炎症,退化变性失去弹性后,容易发生撕裂。病人可有慢性肩痛史,肱骨头前上方有局限压痛。早期肩关节运动可正常。X线检查可见肩峰硬化,肩峰前下缘偶见有骨赘。肩关节造影如造影剂自盂肱关节溢出至肩峰下滑囊则确诊。 鉴别诊断 1.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背及上肢疼痛为主,多为持续性

中医外科骨与关节结核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与关节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是骨与关节的结核杆菌感染性疾病。中医称“骨痛”或“流痰二好发于儿童及少年。多因先天不足,肝肾精血亏损,骨质疏松,痰毒乘虚流注关节,气血瘀滞而生。本病由于骨关节的破坏,造成功能障碍,最后成为痛损残疾。 【诊断】 1本病好发于胸椎、腰椎、慨、膝、踝等负重的关节,其次为上肢的肘、腕关节。由于病变发生发展缓慢,开始仅有关节酸痛,隐痛不适,易被忽视,尤其是儿童。 2.局部症状和体征有疼痛、肿胀、功能隙碍、关节畸形、进行性肌萎缩、阴性脓肿及窦道等。分述如下: (1)开始病变关节酸痛、隐痛不适。病情发展后,常在夜间或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出现放射性疼痛。如脊柱结核可有上肢或下肢疼痛,傲关节结核常有大腿或膝关节疼痛等。 (2)病变关节肿胀,皮肤颜色正常,称为“白肿”。除脊柱结核外,四肢由于肌肉萎缩,关节肿大更为明显。 (3)关节破坏,功能障碍,造成肢体畸形,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如胸椎结核的“龟背”;腰椎结核的腰部僵硬、强直,不能弯腰拾物;脊柱结核严重时(合并脊髓受压)可出现下肢瘫痪、小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腕关节结核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出现患侧下肢持续性内收、内旋、前屈和缩短;膝关节结核可出现膝部明显肿大,大小腿肌肉萎缩枯细而成鹤膝状,或发生屈曲性挛缩,不能伸直。 (4)脊柱结核的阴性脓肿可出现在椎体的前面和两侧。腰椎结核的脓肿可出现于腰部、腹股沟和大腿内侧。其他关节结核的脓肿常在关节周围。脓肿一旦穿破,则形成窦道,往往经久不愈。 3.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化脓时则出现潮热,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病久身形消瘦,神疲乏力,食少,盗汗,五心烦热,脉象虚数。 4.病灶活动期血沉加快,静止期及愈合期降至正常,X线摄片检查,对诊断及观察病情的变化可起主要作用。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寒痰瘀阻关节酸痛、隐痛、活动不利、色白漫肿,全身症状不明显,多见于初期阶段。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 1 范围和目的 1.1目的 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1.2范围 本指南提出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frozen shoulder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关节炎。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五十肩”、“肩凝证”等范畴。 3 诊断 3.1病史 病程长短不一,多由外伤或者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多为慢性发病。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部分患者在5年内对侧肩关节再次罹患[2]。 3.2症状体征 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肩关节轻度被动内收、内旋位,冈上肌、三角肌可出现废用性萎缩,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甚至延伸至斜方肌与肩胛间区域[3];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尤其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肩关节外展“扛肩”现象[4-6]。 3.3分类[3]

肩关节周围炎一般按病程长短可分为肩周炎急性期、肩周炎慢性期、肩周炎功能恢复期。 3.3.1肩周炎急性期 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夜间剧痛,压痛范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出现压痛。急性期 可持续10-36周。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3.2 肩周炎慢性期 疼痛相对减轻,但压痛仍较广泛,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均感动作困难。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年龄较大或病情较长者,本期可持续4~12个月。 3.3.3 肩周炎功能恢复期 患者肩关节隐痛或不痛,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可持续12~42个月。 以上3个期并无明显分界,可彼此重叠。 3.4 自然病程与复发 肩关节周围炎有自限性,自然病程大约为12~42个月,平均30个月,最终有50~60%的患者活动度难以恢复正常[7-8]。肩周炎的二次复发与糖尿病有高度相关性。据报道,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36%,肩周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往往病情更加严重和更耐药治疗[9-10]。 3.5影像与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有时可见冈上肌肌腱钙化、局部骨质疏松等表现,MRI可见喙肱韧带及肩袖间隔增厚、喙突下三角征等表现[11-12],有助于诊断与鉴别。 3.6 鉴别诊断 3.6.1 肩袖损伤[13] 肩袖损伤的疼痛区域通常在肩关节前方或者外侧,一般在活动时加重,尤其是做过头动作时,休息时常减轻。主动活动度明显小于被动活动度,活动度受限最常表现为上举和内旋受限,Jobe试验、Lift-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 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中医病名:肩痹、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症状: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体征: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2.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或僵硬,压痛广泛,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部压痛为甚。肩周肌萎缩。 3.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明显障碍,甚至呈僵硬状态。 4.肩关节X线片:一般无特殊改变。有时可见局部骨质疏松、冈上肌钙化、大结节密度增高等。肩关节造影显示关节腔缩小,呈方形。 (二)疾病分类 肩周炎按不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变化可分成四大类。

①肩周滑液囊病变:包括滑囊的渗出性炎症、粘连、闭塞及钙质沉积等病理变化。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 ②盂肱关节腔病变:“冻结肩或继发性粘连性关节挛缩症”早期均可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连、容量缩小。 ③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炎、冈上肌腱炎(疼痛弧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断裂及部分断裂、撞击综合征等。 ④其他肩周围病变:如喙突炎、肩纤维组织炎、肩胛上神经卡压征、肩锁关节病变等。 (三)疾病分型 不同肩周炎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病情有轻重之分。 ①轻型:肩部酸痛,夜间不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前屈后伸正常。 ②中型:肩部疼痛较重,可影响夜间睡眠,个别体位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中度受限。 ③重型:肩部疼痛严重,夜间影响睡眠,多个体位均可引起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四)辨证分型 ①风寒湿型

肩周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一、概述 肘关节周围炎肩凝症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属于西医学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二、临床表现 1、有肩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的病史。 2、肩部疼痛:初期常感肩部疼痛,疼痛可急性发作,多数呈慢性,常因天气变化和劳累后诱发。后期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 3、功能障碍: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早期功能障碍多因疼痛所致,后期则因肩关节广泛粘连所致。尤以外展、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三、检查 1、压痛点:本病在肩关节周围可找到相应的压痛点。 2、肩关节的功能检查:先作主动活动,再作被动活动,以作比较。 3、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大节结处有密度增高的阴影、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等现象。

四、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年龄及典型症状,一般不难做出诊断。肩关节平片检查一般无异常。 五、治疗 治疗原则: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缓解疼痛。 1、推拿:肩井、肩髃、肩内陵、秉风、天宗、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及肩部阿是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2、针灸:主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配穴:若风寒重可加用风门、风池穴;若湿重,可加用曲池、阴陵泉穴或采用平衡针疗法;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每日取一定腧穴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3、艾灸:患者腰部艾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4、拔罐:辨证取穴,每穴5分钟,每日一次。 5、理疗:冲击波、超短波、场效应治疗仪。 六、疗效评定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有效(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有活动受限; 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 本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外伤、劳损: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广泛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多数依靠其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跨越肩关节的肌腱、韧带较多,而且大多是细长的腱,正常人的肌腱是十分坚韧的,但由于肌腱本身的血供较差,随找年龄的增长,常有退行性改变;另一方面由于肩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活动比较频繁。肩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增厚等炎性改变如得不到有效地治疗,久之则可发生肩关节软组织粘连形成,甚至肌腱钙化,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严重障碍。 2.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中医认为,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气血不足,血脉周流运行迟涩,不能濡养筋骨,筋脉失其所养,血虚生痛,日久,营卫失调,筋脉拘急而不用。 3.外感风寒湿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本病的发生与风寒湿三邪的侵袭有关。其中湿邪长期滞留于关节,是导致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湿性重浊粘滞,使气血运行迟涩,易使肩部诸筋粘连。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久居湿地,风雨露宿或贪凉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受寒则凝,使筋脉失养,脉络拘急而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关节,则关节屈伸不用。 三、病理改变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肩周炎的病理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凝结期,病变主要位于肩关节囊,若肩关节造影可显示关节囊紧缩,关节囊下皱褶相互粘连而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腱与腱鞘间有薄的粘连;第二期,冻结期,此期病变程度加剧,关节囊严重挛缩外,关节周围软组织均受累,退行性变加重,滑膜充血,增厚,组织缺乏弹性,喙肱韧带挛缩,限制了肱骨头外旋,冈上肌、冈下肌、肩胛

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一、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周炎,俗称凝肩、五十肩,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本病属中医“肩凝症”范畴。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骨密度检査 T值表示所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年轻人骨密度平均值相差多少个标准差(SD),1个标准差相当于12%的骨密度值: T值>-1SD,骨量正常。 -2.5<T值<-1,骨量减少。 T值<-2.5,骨质疏松症。 T值<-2.5同时伴有1处以上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2.影像学检査 (1)X线典型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和骨髓腔扩大子等,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存在骨折影像学表现。 (3)CT/MRI CT能够准确显示骨皮质变薄及骨内空腔,对于骨折的粉碎程度及胸腰段椎体骨折在椎管内的压迫情况有清楚显示,另外,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或陈旧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3.实验室检查 根据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二十五羟维生素D[25(OH)VitD]、甲状旁腺激素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等。 【中医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 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型 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型 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苔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案 1.西医治疗原则 (1)西药治疗 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为主。 (2)非手术治疗 ①物理治疗避免负重下关节活动锻炼,关节保暖,热敷、TDP照射或红外线照射、超黄光治疗、低周波治疗、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和磁热疗法等。 ②关节内注射治疗常用黏弹补充剂(透明质酸)、中药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症状 (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散性,可向颈、背、臂、手放散,夜间或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3.体征 (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着。 (2)压痛:肱骨大结节、胲骨结节间沟、肩峰下缘突、

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着。 原则:急性期消炎止痛,慢性期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物理治疗目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促进充血的消散、水肿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超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等,急性期宜无热量,慢性期宜微热量,但不宜久用。其中超短波疗法较为常用,具体方法为:超短波治疗仪,中号电极两个,患肩对置;急性期采用无热量,15min/次,1次/山慢性期采用微热量,15?20min,15?20次为一疗程。 低中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低频温热电、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干扰电等相应处方或治疗参数的电疗。其中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较为常用。急性期与超短波疗法配合,慢性期与各种热疗配合效果更好。

(2)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局部照射疗法,用于急性期。具体方法为: 中波或短波紫外线治疗仪,患侧肩关节,分前、后、侧3区照射,红斑量,每日一区,6次为一疗程,可与超短波配合。 (3)超声波疗法:用于慢性期。具体方法为:800kHz 或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仪,直径2或5cm的声头,在患肩以3cm/s左右的速度移动(也可移动和痛点固定结合,每痛点固定10?30s,但不能固定于骨突处),8?12min/次(根据面积大小而定),1次/d, 15?20次为一疗程,多用于肩关节粘连。与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改善血液循环处方或蜡疗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4)激光、偏振光疗法:痛点或痛区照射。 (5)磁疗法:低频脉冲磁疗法用于急性期,电磁疗法用于慢性期。 (6)温热疗法:可酌情选用红外线、可见光、蜡疗、热袋等,用于慢性期。 (7)水疗法:水中运动疗法用于慢性期。 (8)手法治疗 Maintland手法:用于改善血运和营养,急性期消炎止

中医内科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初次发作常为风湿热的主要症状之一,且多伴发心脏炎,每易反复发作成为慢性。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风”的范围。如见心脏炎的,则又与“心悸”有关。致病原因为正气不强,外感风、寒、湿、热(或由风寒郁而化热),邪犯经脉、关节,阻碍气血的运行,不通则痛;若邪传于心,或外邪久留,耗伤气血,不能养心,又可引起心悸之证;病延日久,往往痰瘀互结,肝肾气血并伤,虚实错杂。此外,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表现与风湿性关节炎有类似之处,亦属中医痹证,所以在治疗上可予参照应用。 【诊断】 1发病前有扁桃体炎或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累及大关节,呈多发性、游走性疼痛,或固定不移。 2.急性风湿活动时,局部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隙碍,或关节腔有积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汗多,或鼻出血。躯干或四肢皮肤可出现环形红斑,在关节伸侧或四周可以触到黄豆大小的皮下结节,数周后可逐渐消失。 3.如有心慌气急、心音低、心率快、心律不规则、心脏扩大、心尖区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等症状体征时,提示有风湿性心脏炎(即心内膜、心肌、心包膜发生炎性损害),严重的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内膜炎可发展成为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4.风湿活动期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清抗溶血性链球菌素“0”测定、粘蛋白均增高,蛋白电泳a】、a2及丫部分常增高。 5.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小关节,常为对称性。病程迁延反复,多侵犯指、腕、趾、肘、舐骼、脊柱等关节,晚期常引起关节梭状畸形、强直和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和破坏。 【治疗】 一、辨证论治 本病初起多属实证,治应祛除外邪,疏通经络。根据受邪的偏胜,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法。若病人痰瘀互结,则需化痰行瘀;肝肾气血亏损的,当配合补益之品,标本同治。至于内传脏腑,心神受损者,可参照心悸篇治疗。 1风寒湿痹关节或肌肉酸痛,阴雨加重,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如疼痛呈游走性,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2023)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2023)★★★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2023) 简介: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中医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方法。本文介绍了2023年的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疗法。 诊断: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 2. 观察病人肩膀的外观,包括肿胀、红肿、压痛等。 3. 进行肩关节活动测试,评估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程度。 4. 需要特殊检查的病人可以进行X光、MRI或超声波检查。 中医治疗方案: 1. 中药内服治疗: -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开方,通常包括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药物。 - 常用药物包括桑枝、红花、川芎、地龙等。

2. 经络推拿治疗: - 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刺激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 包括推拿、拔罐、艾灸等方法。 3. 针灸治疗: - 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调节气血,缓解疼痛和炎症。 - 可以结合电针、艾灸等辅助手法。 4. 个体化调理: - 饮食调理:合理安排饮食,增加营养物质,减少刺激性食物。 - 运动调理:进行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用力和损伤。 - 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惯,避免寒湿环境。 疗效评估: 1. 跟踪疗效:定期复诊,观察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2. 根据病人的反馈和体检结果,调整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 3. 长期治疗:肩周炎是一种慢性病,治疗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 调整。 注意事项:

1. 避免重复治疗: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但避免重复或过度治疗。 2. 注意不良反应:对于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3. 个体差异:每个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反应都有差异,需个体化调整方案。 经过综合治疗,绝大多数肩周炎患者可以得到明显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但请注意,本方案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杂志, 2023, 10(1): 1-10. 2. 王五, 赵六. 肩周炎中医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中医药管理 杂志, 2023, 20(2): 50-60.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一、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定义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又称粘连性关节囊 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在康复医学领域,肩周炎主要是指特定年龄发生的无特殊诱因的肩关节周围炎症,而不是其他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继发性肩关节功能障碍。 2.病因与病理 (1)病因:病因不明。主要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肩部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感染 及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颈椎疾病造成的肩部神经营养障碍可能也是病因之一。 2)病理:急慢性损伤可致关节囊、韧带和肌肉损伤,使关节囊变薄和出 囊、肩韧带或冈上肌断裂,肩峰、嚎突或肱骨大结节骨质增生等,或发生无菌性 性坏死、粘连、钙化等病理改变 检查方法 局 (1)视诊:观察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斜方肌瘫痪表现为平肩前 锯肌瘫痪者上肢向前平举时表现为翼肩;三角肌瘫痪者,肱骨重力可致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创伤性脱位,肩峰突出形成方肩)。肩关节轻度肿胀时不易看出,正常情况下锁骨的外下方是回陷的,肿胀时则该处膨隆 (2)触诊:压痛部位往往比较弥散。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点,主要是肌腱与骨组织附着 点及滑囊、肌腱处 (3)活动度:测量肩关节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的角度,并做记录 (4)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工具 4.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50岁左右发作,病程数月,有明确的自愈倾向 (2)主要症状: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疼痛特点为肩关节钝痛,急性重者一触即痛 可能是组织有撕裂;有的按压时反而减轻,表现为慢性疼痛,夜间疼痛为著。运动功能障碍为外展、前屈、外旋和内旋受限。病程长者可因神经营养障碍及失用导致肌肉萎缩,三角肌最显著 5.鉴别诊断 (1)肩关节不稳定:多数有创伤史,肩部疼痛,夜间痛明显,创伤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 部分者查体有肩部松弛、半脱位,X线有特殊改变 (2)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因C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肩部疼痛,而长时间疼痛、肌痉 拿又可导致慢性损伤性炎症,故颈椎病可有肩部症状,也可继发肩周炎。两者主要鉴别点是颈椎病时单根神经损害少,往往有前臂及手的根性疼痛,且有神经定位体征。另外,头颈部体征多于肩周炎 (3)肩部肿瘤:肩部肿瘤虽较其他疾病少见,但后果严重。临床上有时将中老年人的肩痛 长期以肩周炎或颈椎病治疗,从而延误诊断。因此,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用固定患肢方法缓解终,并出现轴向痛者,均应摄片检查,以除外骨病 D左:要排除心胜疾病,右肩痛要排除肝胆等疾患 6.治疗要点①一般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局部封闭。②物理治疗:超短波、红 外线、磁疗、低、中频电疗、运动训练

中医诊疗规范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十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 【临床表现】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诊断要点】 中医诊断: 1.风寒湿证: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证: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2.西医诊断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 等动作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2、X线摄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推拿疗法: 治疗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加速渗出物吸收,促进病变组织修复,缓解局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二、中药辨证施治 三、其他疗法 1.小针刀:针刀疗法、带刃针疗法、铍针疗法、钩活术疗法等 2.传统针灸仪器: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智能

骨伤科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又名“漏肩风二患者年龄多数在50岁上下。发病多由睡卧时露出肩部,局部感受风寒所致。或因外伤之后,肩关节周围组织受损,或因肩部活动过少,气血循环障碍,均可发生本病。 【诊断】 1.起初只觉得一侧肩部酸痛,于动作时偶有感觉,常不介意。以后酸痛逐渐明显,肩臂活动时酸痛加重,影响肩部正常动作。 2 .症状呈渐进性加重,疼痛逐渐向周围发展,或向上痛及颈项,或向下痛到上臂,或向后痛到脊背。 3 .严重时肩臂活动受限,不能上抬,穿脱衣服、梳头等动作皆难以完成。夜间疼痛更重,可影响唾眠。 4 .局部压痛以肩耦部、喙突部最为明显,腋后亦可有明显压痛。肩部周围肌筋压之有韧厚感。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均受限制。内旋时不能摸到肩胛骨下角,只能摸到第1腰椎棘突或更低。外展常仅有40°或更少,肩肱关节粘连。 5 .病程长则患肢三角肌萎缩。由于肩部丧失正常功能,对生活及工作有很大影响。但局部无红肿情况。 【治疗】 一、推拿疗法 1.运肩肘(轻轻摇转,托举患肢肩关节和屈伸肘关节,作被动运动(见图10-80)o 6 .按压痛点。 7 .拿揉肩部肌筋(见图10-81)。点揉肩井、肩胭、肩贞等穴。 8 .从肩循患肢上臂外侧揉捏,直达肘部,力量由轻到重,来回数遍。 9 .颈背痛者,加揉风池、天宗,拿天柱筋、秉风部等。 10 手法宜柔不宜猛烈,不宜引起病人剧痛,轻症隔日1次,重症每日1次。 二、针灸疗法 体针肩耦、肩醪、巨骨、曲池、少海、外关、合谷。耳针肩、肩关节、神门、皮质下。

三、药物疗法 羌活、秦荒、当归、威灵仙、鸡血藤、雷公藤、桑枝各IOg,桂枝6g,生甘草3g,煎服,每日1齐(b连服10天。 四、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周围炎是一个重要环节。每天早晚各作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动作10余次,在可以忍受的疼痛程度内,尽量加大外展等动作的范围。锻炼时和接受推拿治疗时,均应尽量放松肩臂部肌肉,勿使紧张,可获得较好效果O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一.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1.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 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1.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 节活动功能障碍。 1.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 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1.5 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证候分类 2.1风寒湿型: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 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 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2.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 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二.治疗方案 1、针灸治疗 1.1.毫针刺法

1.1.1.选穴处方 主穴:肩髃、肩贞、肩前、天宗。配穴:气血亏虚型配足三里、脾俞。肝肾亏虚型配阴谷、三阴交、肝俞。寒湿阻络型配清冷渊、阴陵泉。气滞血瘀型:配膈俞、血海。 1.1.2.方法及针刺手法: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刺用补法,其余各穴用平补平泻手法。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 1.2.穴位注射疗法 1.2.1.选穴同针刺选穴法。 1.2.2.药物:普鲁卡因2ml、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500ug、安痛定4ml、胎盘组织液4ml、野木瓜注射液4ml。 1.2.3. 方法:将上述药物吸入20ml一次性注射器内摇匀后,换上一次性5号牙科穿刺针,穴位常规消毒,在针刺得气后将药物注入腧穴中,每穴注射药物2ml。隔日一次。 1.3平衡针疗法 选肩痛穴,针刺入穴位后强刺激可留针或不留针。 1.4腹针疗法 主穴(君、臣)中脘、商曲(健侧)。辅穴(佐、使)滑肉门(患侧)。 2、小针刀治疗 于压痛明显之滑囊、肌腱、肌肉紧张及肌筋膜粘连等处,施以切开剥离、纵行疏通、通透剥离等法治疗,以改善粘连。

2020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病症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病症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前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

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拟。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前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病症。 〔2〕*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