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公开课定稿)

《认识线段》教案(公开课)

【教材解读】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是学生深入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一切平面图形由初步感知到特征把握都是从认识线段开始的,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认知教学的起始课。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有其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所以,教学中应力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体验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认识线段的学习还为本单元后续学习长度单位提供了操作的可能。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并且会按要求用直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根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比较曲直。

出示运动场上的直线跑道和曲线跑道,跳绳和拔河的图片,

提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里的跑道和绳子,比一比他们的形状,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的

指出: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线,它们的形状有些是直的,有些是弯的。

二、教学新知

1、认识线段:化曲为直

(1)谈话: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将准备好的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是什么形状?

生:桌上的线是弯的。

提问:老师这里还有一根毛线,如果要比一比谁长,怎么比?

生:把线拉直后再比。

提问:现在线变成什么样了?

生:变成了直的。

师: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后,它就直了(板书:直的)。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揭示线段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谈话: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仔细观察,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启发: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

生:线段的两端

指出:这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像这样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

师:(旋转线段,斜着)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竖着)这又是线段吗?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和一定的长度。它可以是横着的,也可以是竖着或斜着的。

2、感知线段的特征。

(1)到生活中找线段。

结合演示,指出: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同桌互相在直尺和课本面上指一指,说一说。

提问: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呢?

指出: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都可以看成线段。

(2)在图形中找线段

谈话: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请小朋友们在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找一找。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动手折线段。

提问: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这张纸上哪里可以看成线段?

动手操作:把正方形纸对折,再打开。

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仔细观察折痕,这些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指名回答交流,预设: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再问: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吗?

追问:你还能折出比它短一些的折痕吗?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并指出:线段是有长短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4)画线段。

启发: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打算用什么工具画?试一试。

指出: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提出要求:每人用直尺试着画一条线段。

学生各自操作,指名板演。

指出画线段的方法:沿直尺边先画一条直的线,再标出两个端点,就画出一条线段。强调: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直尺,使它不移动,然后沿直尺的边从

左向右画;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是直的,不能弯曲;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再画一条线段,比比谁画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应用

1、预习答疑

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的;画线段时借助直尺的边,注意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2、教材习题

(1)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会连吗?

指出:这两点其实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所以画线段时两头不能超过端点。

沿着直尺边用铅笔从一个端点画到另一个端点,就画出了一条线段。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想一想,连接两点,能画几条线段?

明确: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后,先适当解释“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意思,再动手试一试。提问:你画出了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小结: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共可画出三条线段,画出了三角形。(3)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如果有4个点,连接每两点画线段,可以画出多少条线段?(课件演示)展示学生作业(画了四条线段的)

有不同的意见吗?还可以连哪些线段?(补充另两条)

指出:我们从一个点出发,依次和另外的三个点连接,从每一点出发都要和另外的三个点连接。

小结:四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共可以画出六条线段。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线段是什么样的图形?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公开课定稿)

《认识线段》教案(公开课) 【教材解读】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是学生深入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一切平面图形由初步感知到特征把握都是从认识线段开始的,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认知教学的起始课。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有其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所以,教学中应力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体验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认识线段的学习还为本单元后续学习长度单位提供了操作的可能。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并且会按要求用直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根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比较曲直。 出示运动场上的直线跑道和曲线跑道,跳绳和拔河的图片, 提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里的跑道和绳子,比一比他们的形状,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的

指出: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线,它们的形状有些是直的,有些是弯的。 二、教学新知 1、认识线段:化曲为直 (1)谈话: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将准备好的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是什么形状? 生:桌上的线是弯的。 提问:老师这里还有一根毛线,如果要比一比谁长,怎么比? 生:把线拉直后再比。 提问:现在线变成什么样了? 生:变成了直的。 师: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后,它就直了(板书:直的)。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揭示线段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谈话: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仔细观察,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启发: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 生:线段的两端 指出:这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像这样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 师:(旋转线段,斜着)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竖着)这又是线段吗?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和一定的长度。它可以是横着的,也可以是竖着或斜着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线段》教案(公开课第三稿)

《认识线段》教学详案(公开课) 一.初步认识线段 1.化曲为直 师: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呀,从生活当中一条普普通通的毛线开始。 低头观察桌面上的毛线,它有什么特点? 生:长长的生2:卷卷的那也就是它的样子是弯弯曲曲的。 他的毛线是弯弯曲曲的,老师想问下,小朋友,你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生3:我的毛线也是弯弯曲曲的。 我们再一起看一下手中的毛线,是不是都是弯弯曲曲的?是 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这根弯弯曲曲的毛线变直呢?你来吧,小姑娘,拿上你的毛线给大家展示一下,到前面来,边说边展示 生:用两只手把它给拉直,你们能像她一样把手中的毛线变直吗 瞧,一个简单的动作,轻轻的一拉,把原本弯弯曲曲的毛线变得直直的。 孩子们,这条直直的毛线可不普通了,在数学中,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线段。(板书:线段) 2.线段的特征 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在数学中,我们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那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补充板书:认识) a.有长有短,直直的 再拿起桌子上的线段拉一拉,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相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请3位小朋友上前面)仔细观察他们手中的毛线 生:都是直直的,生2: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 有长有短是线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有长有短) 刚才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么拉(斜着拉),是线段吗? 还有这么拉的,也是线段吗?是 对了,孩子们,虽然他们拉的方向不一样了,但他们都是把这条线拉的直直的。谢谢几位小朋友的展示,请回位。 直直的就是线段最直观的特征,李老师赶快把它记录下来。(板书:直直的)b.2个端点

拉出一条线段,两手捏线的这个位置也很重要,在数学中,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叫做:端点。 那我想问一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生:2个 师:那另一个端点在哪,谁上来指一指? 陈述:孩子们,在数学当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小竖线来表示线段的端点,而一条线段都有2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也是线段的重要特征。(板书:两个端点) 二.感知线段的特征 1.说一说 过渡:两个端点,中间一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了我们数学中线段的表示符号,李老师把它请到我们的黑板上,(板书) 孩子们,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谁来说一说我们线段有哪些特征呢? 生:直直的,两个端点,有长有短 2.辨一辨 既然同学们都认识了线段,也知道线段的特征,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辨一辨 3.找一找 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长什么样子,睁开眼睛,用数学的眼光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也可以同桌两位讨论讨论) 李老师也找了一些,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2:认识线段-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2:认识线段-苏教版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第32课,教学内容是“认识线段”。在本学期的前31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字0-100的认识、加减法、数的 排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等基础数学概念。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单位——数字。因此,这节课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中另一个基本单位——“线段”,进一步扩宽学生对于数学世界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的定义、表示方式及命名方法。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线段,并以正确的方式描述出来。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表示方式、命名方法。 2.教学难点:线段与数字的关系,以及学生对于“线段”概念的初步理解。 四、教学过程及课件展示 A.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看看这是什么,并询问他们知不知道这张图片的名称。 •学生思考片刻后,可能会有以下回答:画、线、地图等。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这张图片,应该怎么说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直线、弧线、线段等。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认识线段”。 B. 教学过程(30分钟) 1. 线段的定义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知线段的存在,例如一根笔直的绸带,一根直线的铅笔、一边围栏等,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些例子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线段。 •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的形式,理解线段的概念,教师进一步将线段的定义呈现在黑板上:“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有线段部分,且这个部分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两个端点之间。”

•教师将黑板上的定义加以简单解释,例如,线段就像是连接两个重要的位置,任何其他点都在这之间。 2. 线段的表示方式 •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将线段的表示方式介绍给学生。例如,用“AB”表示线段,在“A”和“B”两点上加上小箭头表示,用“AB”作为线段的名字等。 •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在书写线段时,要注意两个小箭头的方向,箭头指向起点的一端代表了线段的始端,箭头所指向的终点则代表了线段的终端。 3. 线段的命名方法 •教师通过实际示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线段的命名方法。 •例如,对于一个线段“AB”,如果AB等于BA,则线段可以被命名为“BA”;如果线段“AB”的长度为5cm,则可以用“AB=5cm”表示。 C. 练习(15分钟) •以课堂实际情况为基础,教师提供若干个实际线段长度,要求学生在黑板或纸上画出对应长度的线段,并表示出线段的名字、方向和长度。 D.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线段的定义、表示方式和命名方法。教师可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再次强化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主要内容,结合具体的画图练习,让学生充分感知到了线段的存在,并掌握了线段的定义。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得到了有效实施,并展示出了学生们对于线段的初步探究和研究能力。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新的数学概念的学习都是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为了确保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不断巩固新知识,形成良好的习惯。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区展示课)

《线段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线段》。《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9-60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首先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接着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书、黑板的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不同长短的线段,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最后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认识好线段是为下面研究长度单位作了有效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能数出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是: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我将准备:毛线、直尺等教具和学习单。 五、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精心创设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方面的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 瞧,这是什么?(毛线)我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拿出来。 现在跟老师一起,轻轻放下。谁来说说你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 放下的毛线有不同的形状,(总的来说放下的毛线都是弯弯曲曲的。) 现在老师用左手捏住毛线的这端,再用右手捏住毛线的这端,使劲拉,谁来说说,现在毛线有什么变化?刚才的呢? 你们想不想试试?把你的毛线变直! (个别示范)她的毛线直吗?你是怎么做到的?(用两手捏住两头,拉紧) 她的直吗?仔细看,这样还直吗?虽然线的方向变了,但仍然是这根毛线 老师现在想把你的这根毛线请到黑板上,好不好? 老师用磁铁把她的小手换下来。这两个磁铁的地方,就是她刚才手捏的地方 老师现在想把它的样子画下来,谁来出出主意,用什么画比较好? 好像还少了点什么。这两端的磁铁怎么办呢? 1、画两个圆点 2、画两个小竖线。 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个小圆点用两个一样长的短短的小竖线来表示。 同学们看,这就是用刚刚拉直的毛线画出来的图形。 这个图形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他叫线段。 说说线段是怎么样的?(直的)两边都有小竖线。 这两个小竖线在数学上也有名字,叫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 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是怎么样的? (PPT)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从中找出线段。 这里有一个端点,这里端点没有标。其实,这里的确藏了一个端点。

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线段,它的端点是藏起来的,虽然没有标出来,但确实是存在的。 大家看我们的数学书封面。它的这条边是直的,这头藏了一个端点,这头也藏了一个。所以,它的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PPT)你能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作线段吗? 指指它的端点在哪里。 (PPT)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线段,我们再到图形王国里去找一找。 这几个图形边的条数和围成线段的条数有什么关系? 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刚刚同学们在生活中和图形中找到了线段。老师还能给大家在这张纸上变出线段来,想不想看看? 这样折一下,折出来一条(线段)?为什么认为是线段?两个端点你能指出来吗?所以折出来的这条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为了大家看得清楚,老师把折的这条折痕描出来。你能像老师这样,也折一条,描出来吗? 谁愿意跟老师的比比? 比一比这三条不一样的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三个折出来的折痕有长有短。看来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你能自己画一条线段吗? 归纳画法。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呢?老师没有直尺怎么办? 指出:只要物体直的边就可以用来画线段,一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 段。 教师示范沿直尺的边画线段边说明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有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活动中感知线段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不遗漏不重复地画出四个点、五个点之间的所有线段。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作业纸。 教具: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是什么?(拿出毛线,一会变直,一会成团)这条毛线不仅好玩,还隐藏数学知识呢!你们想知道吗?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线段 (1)谈话:在你们的桌上有一条毛线,你看到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变直了) (2)请同学们拿起毛线两手拉紧。(板书:直的) (3)教师讲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出示目标(4)教师在黑板画出线段,并把画的过程展示出来,(板书) (5)线段给你们感觉怎么样?(直直的)为什么是直的? (6)用两个手抓住我们线的两端,讲述: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 (7)线段有多少个端点?看投影上面两条蓝色的小竖线,我们就叫做端点(有两个端点) (8)请学生指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 学生同桌合作。

提问:初步认识了线段,你们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的,两个端点) 2.练习 判断题:说一说下面那些是线段? 3.观察不同样子的线段⑴斜的⑵横的⑶竖的 小结:线段无论是斜的,横的,还是竖的,只要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都可以看成线段。 4.找线段-----强化线段特征 启发: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有一条什么?直尺,找一找,这条直尺的线段隐藏在哪里呢?一共有多少条线段?学生板演。问:你发现有哪些线段?你摸摸看这条线段是怎样的?它的两端还有什么呢?) 提问:找一找还有那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示范:指着黑板,先摸一摸黑板面的一条边,再指一指两头的两个端点,告诉学生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再指着另外的边问学生是不是线段。 再次追问:我们找到的这些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 三.认识线段的第三个特点。 提问:认识了线段的两个特点,还有没有第三个特点呢?(拿出正方形的纸折一折,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1)4人小组讨论:1、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吗? 2、你有什么发现? (2)线段的第三个特点: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3)线段总共有多少个特点?(3个)读线段特点 三.自建模型——把握线段特征 (1)谈话:通过刚才对线段的认识,我们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师生共同活动(教师板书,学生在纸上画) ①启发:线段中间的线是直的,我们可以利用什么工具画?(直尺) 师生第一步画出一条直的线。 ②启发:左手定住直尺,右手画一条直线,在两端加上2个端点,端点用两个小竖线表示)学生试着画,教师停止板书,巡视。 ③收集两三种端点不同的表示法,交流并肯定这些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哪些特点?会数线段的条数了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教材简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线段有长有短,知道每两点就能画出一条线段,尤其是四个点能画六条线段。 3.通过折、化等活动以及趣味性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 4.通过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共玩游戏,激趣导入。 1.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玩个游戏谁愿意? 2.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开心吗?你们知道吗,这条好看的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不想研究它? 【设计说明:新课伊始,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1)请小朋友拿出这条毛线,往桌上一放,你看到这条毛线形状是怎样的?(让学生感知放松的线是弯的。) (2)大家把这条毛线拉紧。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拉紧的线形状变直。板书:直的) 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一手拉住线)问:这样能得到线段吗?怎样才能得到线段? 得出:用手捏住线的两头,这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两头的点叫做“端点”。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苏教版 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观察体会线段产生的全过程。 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 学生能与已有的知识相贯通,会数线段。会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线段,会使用不同的工具画线段。 培养学生初步动手操作能力,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感受线段的产生,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线段的产生,体会线段与直线的关系,理解线段只是直线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进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念儿歌吗?谁愿意念给大家听听?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喜欢吗?一起大声念念看。 仔细观察儿歌里的两行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桌子上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能把它变直吗?试试看。 师:把线拉直,这两手间的一段在数学上还有个名字呢,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二、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这是刚才的线段,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 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过渡. 三、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 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线段》教案(公开课终稿)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正方形纸等。 学情分析: 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正方形纸、练习纸写上班级姓名。) 教学过程: 师:今天咱们的课从一根毛线开始。请像我一样把毛线轻轻地放在桌上。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比划比划?它是----弯弯曲曲的。点 你能把毛线变直吗?试一试。指1人。说说你是怎么变直的?(两只手捏住毛线两端,拉紧)你真棒。 师:(做动作)像他这样,(点课件)两只手捏住毛线两端,拉紧,原来弯的毛线就变直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举起来。 请1位同学上来展示。(指名)其他同学把毛线放进抽屉,坐正。…大家看看他的毛线直不直? (师做动作:竖着斜着)如果这样拉紧,线还直吗?这样?这样呢? 虽然方向改变了,但它仍然是直的毛线。

现在,老师把他的毛线请上黑板。(师用磁铁固定住)这两个磁铁就是刚才两手捏住的两端。怎么样,毛线直不直?(板书,直的) 师: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再点,师配动作)数学中,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老师把这个图形也请到黑板上。(师画师:看,图形中有2道短竖线(用红粉笔描重)在线段的两端,叫做端点。(板书:端点)一起读:端点、再读一遍。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有2个端点) 师:这就是线段:它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谁再来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3—4人)齐说。闭上眼睛,头脑中描绘出线段的样子再用手比划比划。(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睁眼,点: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生) 师:第二条和第四条,一条是横着的,一条是斜着的,为什么都是线段?第一条和第三条为什么不是?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身边藏着很多线段。(点)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师拿出直尺)直尺的这条边,(指名)摸一摸什么感觉?指一指这条边的两个端点。 这条边?(指名摸指)生向大家介绍:直的有两个端点。这条边?这条呢?(点课件) 直尺的四条边都是直的,各有两个端点,都可以看成线段。 拿出我们的课本,一起摸一摸,指一指。(师:直的,有两个端点) (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谁是火眼金睛?4人。(生先说再找,指端点)(时间有限,下课同学们可以比一比谁找的多)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看(点)线段就在我们身边。 师:点:我们认识的图形中也有线段呢。 先跟他们打个招呼,这是正方形,他还是四边形。这是三角形,这是长方形,他也是四边形,这是五边形…….每个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正方形?(师指一条)这条线段,它的端点在哪?这条呢?这条?这条?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认识线段》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认识线段)说课稿(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课时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拟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言语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外表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肯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言语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商量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打算:课件、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学具打算: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觉、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根底上进行合作交流。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六个局部: 一、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家和学校两点之间很多条路,只有中间一条路是直的,用红色的线段表示;其它路线都是曲线。 启发学生思考:小明从学校回家,走那条路最近?为什么?

这一环节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觉,这条路因为直,所以近。使学生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同时,在情境中渗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 二、反复体验,认识线段 这个流程分三个层次教学。 首先是直观感知:请学生把桌上的棉线拉直,观察棉线的形状。 第二层次,通过讲解和变式练习,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 先讲解:像刚刚的那条路,和我们两手之间的这样直直的一段线就是线段。手捏住的棉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 在讲解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观察、发觉:线段有几个端点?你认为线段的特征主要有哪些?线段的端点是怎样表示的? 改变棉线的方向和形状:这样是线段吗?为什么? 通过变式训练,加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援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 第三个层次:回归具体,找线段。 请学生在身边找一找有哪些线段?摸一摸线段的特征,和同桌说一说线段在哪儿,端点在哪儿?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曲直比照和变曲为直,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通过感知实物,再由抽象回到具体,学生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从而对线段形成清楚的理性认识。 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识别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识别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合肥市级公开课)

《认识线段》教案(市级公开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2、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课件、毛线、直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哆啦A梦) 2、这是王老师用线条画的多啦A梦,观察我用的线有什么不同?(有直直的线,有弯弯的线)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直直的线”。 二、新授 (一)变曲为直 1、课前王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1根毛线,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他现在是什么样的?(弯弯的) 2、你有什么好方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 3、学生汇报演示:谁来汇报你的做法。 预设: 师:孩子们瞧,这位小朋友一只手捏住毛线的这一头,另一只手捏住毛线的另一头,现在毛线变直了吗? 生:没有。 师:要想变直怎么办? 生:用力拉,就变直了。 师:是的,我们用手捏住毛线的两头,用力拉,毛线就变直了。 4、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小的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二)初步感知线段

(感受线段的直) 1、现在,把小手伸出来,跟王老师一起拉一拉说一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让我们再说一遍。 2、追问:一定要是把线拉直才能称为线段,弯的就不是,说明线段有什么特点?(说明线段是直的) (感受线段有两个端点) 3、我们捏住毛线的这两头也有个名字,叫做线段的端点。 数学上为了让大家更形象更简洁美观的地了解它,我们可以用两个小竖线表示端点。 提问:谁能快速反应,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教师板书) 4、体验感知:谁来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线段,哪里是它的端点。 接下来我们同桌合作,一人捏住毛线两端拉直,一人轻轻地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线段,哪里是它的端点。 先老师和学生师范,然后生生合作,最后请一组小朋友演示。 5、线段特点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对线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全班闭上眼睛想,教师边引导全班一齐说一说) 问:谁愿意来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你刚刚脑海中的线段是什么样的?(指名多位学生说一说) 6、感受不同方向的线段 师:现在你们能根据线段的特点快速判断出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吗? 看,这是线段吗?(横着放),现在还是线段吗?(竖着、斜着)为什么?只是什么变化了? 小结:线段不管是横着放,斜着放,还是竖着放,只要是直的,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 7、练习:刚刚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你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线段。 三、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1、找生活线段 师: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的边虽然他们的端点看不到,但是也可以看成线段。比如数学书封面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这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谁来指一指数学书得这条线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找找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面可以看成线段。 同学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相信你们走出课堂之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2、数线段 (1)讲述: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很多图形中也有线段,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打开书本60页,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数一数这些我们熟悉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线段,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线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和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同桌两种不同颜色的毛线,绳子,一把尺子,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一根毛线!我们把它先放在桌上,看着它,你觉得哪根毛线更长呢?有什么办法能够确切的知道谁更长?(可以比比看。怎么比?同桌比比看呢。)交流:你们是怎么比的? 老师这也有一根毛线,谁上来把你的毛线和我的比比? 谈话:你们会比较了吗?简不简单啊?虽然简单,不过你可别小看了这根毛线,它里面可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呢!你们想不想学啊? 2、回顾:刚才我们怎么比毛线的长短的?(请一生回答:把毛线拉直再比较) (请一生上台)师:把毛线拉直,这根线就由弯弯的变成-------(直直的)(贴) 师讲解演示:那么,从右手开始到左手结束两只手之间的这一段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板书,领读,揭题) 问:谁能上来指一指老师手上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是一条线段呢?(请2生上台指)-------指指看你同桌手上的毛线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是一条线段呢?(左边的同学拉紧毛线,右边同学指,边指边说:从左手开始到右手结束这一段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再交换)一组同桌展示3、变式:教师把线松开些,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一端和中间,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4、师:刚才我们把一根毛线变成了一条线段,我这儿还有一根绳子,你能把它变成线段吗? (可以同桌合作,请两个学生演示,说说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是一条线段呢?) (如果我只允许你一个人完成,没人帮忙,怎么变出线段?学生想不出,教师提示:用脚踩着一端,手拉紧另一端。这样的话,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是一条线段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认识线段》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认识线段》苏教版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线段。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用具】弯曲的两根线,课件;学生:毛线、跳绳、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上课之前,老师收到来自数学王国的一封信,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神秘的礼物——(掏了两根毛线):观察这两根线是什么样子的?……弯弯的 2.(拿出小纸条):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会比一比这两根线哪条长,哪条短吗? 二、认识“线段” 1.生比 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再比呢? 2.你们知道吗?你们一个小小的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duan[板书:认识线段] 初步感知:原来这样弯弯是线段吗?要这样拉得直直的,才可以看成线段。 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 引导:把线拉直,从左手到右手的一段就是线段。 4.跳绳:拿出你的跳绳,你能把跳绳也变成线段吗? 练习:把绳拉直,从哪到哪,可以看成线段?(可以两人合作)师示范:一人也可以(把绳拉直,从脚到手这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5.拉出门后:这样是不是线段?(把绳拉直,从门把到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斜高、低:这样是不是线段? 6.提问: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直直地拉着,是线段吗? 小结:不管横|竖|斜着拉,线段都是直直的 7.刚才指线段时,线段都是从这一端,到那一端,这两点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端点。【板书:端点】那么,线段有几个端点?(生:两个。) 8..在数学王国里,线段是这样表示的(课件) 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现在请你当小判官:下面的哪些是线段? 请小朋友们记住线段的样子(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装进小脑袋,闭上眼睛,想象线段的样子,你记住线段在哪些特点,跟同桌说一说。 三、深入体验 1..你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身边的物体也在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条边直直的,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你知道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 请小朋友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找它的哪条边也可以看成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要求: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要以看成线段? 2.真了不起,观察的小眼睛以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你看,这些图形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眼力大比拼:每个图形都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线段_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线段_苏教版

(1)课件出示小兔子回家的情景。 (2)提问:请学生帮助小兔子选择一条合适的回家路线? 追问: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线?(3)教师质疑:“2号路线”是什么图形?学生可能选择“2号 路线”。 “2号路线”最近。 渗透线段是直 直的,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 设疑引入新 课。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l、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1)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拿着线绳。 (演示:) 提问:你们觉得 自己手中的这条 线是怎么样的? (2)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线绳变成 直吗? 板书: 直的 讨论:哪一种做法使毛线更直? (3)讲解:两手拉直,两手之间的这 一段就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 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线绳,哪一段是 线段?互相指一指。 (4)演示:同学们捏住的线绳的两头, 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 个端点? 板书:两个端点。 动手实践:学生两 手松开拿线绳。 手中的这条 线是弯曲 的。 动手实践:可能出 现 ①用手捏住线绳的 两头,拉紧线绳② 只捏住线绳的一 端,让毛线自然下 垂。 同桌互相指一指 从生活引入, 学生动手操作 初步感知线段 的特征。 ① ② ③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 直的,也有两个端点呢? (1)实物上找线段。 ①你能在桌上物品上找到直的,有两 个端点的边吗? ②摸一摸所找到的线段。 ③找一找,线段的端点? (2)利用实物画线段。 ①请学生尝试把找到的线段画下来。 ②全班展示:教师在此发挥主导作 用,进行点拨,用两个点表示线段的 端点。 (3)学生自主总结线段的特征 线段有哪些特点? (4)验证线段的特征。 判断:第53页第2题[课件展示]: 请你找出下面哪一条是线段: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回到小兔子回家路线,让学生观 察,说出路线2是一条线段。 从实物上找出线 段。 指名演示。 学生动手操作,感 知线段是直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学生在纸上尝试画 线段 可能出现没有画线 段端点的情况。 学生总结线段的特 征。 1、直直的。 2、两端有两个端 点。 学生观察思考哪一 条是线段,并说出 为什么? 通过实 物进一 步感知 线段的 特征,把 所学知 识应用 在实际 中。 体会“线在体 上”。 通过学生辨 析,进一步认 识线段的特 征。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5.1 认识线段 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5.1 认识线段丨苏教版 一、说课背景 学校:XX小学 班级:二年级X班 教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时:第X课时 课题: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线段的性质以及线段的比较。 2.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能力。 3.通过活动与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线段的概念、线段的性质以及线段的比较。 •教学难点:线段的概念和线段的比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描述出图片中的线段。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线段?”由此引出线段的概念。 2.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一条线段拉长或缩短,会发生什么变化?由此引出线段的性质。 2. 讲解线段的性质和比较 1.讲解线段的“长度”和“方向”两个性质,并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 2.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两条线段,并比较它们的长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相互比较分析线段的长短,了解线段的比较。 3. 消化巩固 1.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课上所学的内容,完成一道小问题。要求:表述清晰、逻辑性强,通过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

2.向学生出示一个线段的图片,并让学生围绕此图片设计一个游戏,游戏要求同时考虑线段的概念以及线段的比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最后,由学生展示游戏,学生之间进行比赛。 4. 总结归纳 让学生结合课上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出线段的概念、线段的性质以及线段的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思考总结,并体现在实践中。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线段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非常活跃,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愉快,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出了很好的参与度。教师也通过让学生展示游戏,并进行比赛的方式评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教师讲解的速度过快,导致学生理解有所局限;游戏设计中,学生缺乏真正的教学思路,游戏形式也比较单一。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改进和完善。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区优质课)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内容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并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第三层次折纸游戏中,发现纸的折痕也是线段,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学习者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他们的知识基础薄弱,生活圈狭窄、生活经验零碎,在他们不完全的概念中,有弯与直之分,却没有线段、直线等等之分。 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比较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等孩子的共性,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充分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弥补他们的缺陷,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教法、学法预设】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抽象概括,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为此我预设了如下教法学法: 预设教法有:直观演示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预设学法有: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等。 基于《新课标》:“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的理念,必须通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授课设计 授课内容: 苏教版中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 页内容。 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看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看法。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想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侧重学生的本质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渐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看法,形成 须要的技术。 授课目标: ⑴使学生经过本质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 的主要特点,能把物体直的边看作线段。 ⑵使学生能依照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别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⑶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觉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 授课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点,经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授课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经过线段的特点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授课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爱猜谜语吗? 师:教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 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答复:毛线 师:今天教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二、着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⑴变曲为直 老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波折的。) 发问:你有什么好规定能使波折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着手操作把毛线拉 直并登台演示。 (操作: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端,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谈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提示了一个巧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能够看作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提示课习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⑵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能够看作线段,现在谁愿意登台来指一指哪儿能够看作线段。发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1 /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